公元219年,刘备在汉中之战中大获全胜,蜀汉势力范围由此囊括荆州、益州两大战略要地,迎来了鼎盛时期。同年秋,踌躇满志的刘备在群臣拥戴下自立为汉中王。
虽然战后接收的汉中地区人烟稀少,但这片战略要地却成为蜀军北伐中原的重要跳板。按照诸葛亮在《隆中对》提出的战略蓝图,刘备只需等待时机成熟,便可从荆州、汉中两线同时出兵,形成钳形攻势。
当时荆州防务由刘备最信任的大将关羽全权负责,而同样重要的汉中防区,众人都认为非张飞莫属。据《三国志》记载:先主为汉中王,当得重将以镇汉川,众论以为必在张飞,飞亦以心自许。然而出人意料的是,刘备却破格提拔了当时仅为牙门将军的魏延担任汉中太守,这一决定令全军上下哗然。
展开剩余74%值得注意的是,刘备称王时对诸将的封赏颇有深意:关羽获封前将军,张飞为右将军(汉代以右为尊),地位甚至高于名门出族的马超。而魏延当时的牙门将军虽冠以将军之名,实则是刘备首创的杂号将军,地位与张飞相差悬殊。
历史上真实的魏延并非《三国演义》中那个脑后生反骨的形象。他出身寒门,始终追随刘备,从部曲做起,凭借战功逐步晋升。刘备将这位资历尚浅的将领破格提拔为汉中守将,足见其识人之明。
与此同时,刘备却将威名赫赫的张飞调往巴西郡(今四川阆中)。这里曾是防御曹操的重要门户,但在汉中被蜀军掌控后,其战略价值已大不如前。从地理上看,曹操不可能越过汉中直取巴西,东吴也难以绕过荆州进犯此地。那么,刘备为何要将这员虎将安置在相对安稳的后方呢?
这个看似反常的安排,实则暗藏玄机。两年后张飞遇刺时,史书记载了一个关键细节:张达、范强杀飞,持其首,顺流而奔孙权。这说明巴西驻军完全具备顺江而下直捣东吴腹地的能力。
在古代没有机械动力的条件下,水路是最便捷的运输方式。蜀汉地处长江上游,顺流东下具有天然优势。后来刘备伐吴时,东吴名将陆逊就曾担忧地说:臣初嫌之,水陆俱进。虽然荆州失守后,蜀军陆路攻吴困难重重,但若能水陆并进,必将给东吴造成巨大压力。
刘备这一布局充分暴露了他的战略意图:将张飞这支精锐部署在巴西,正是为日后伐吴做准备。事实上,脆弱的吴蜀联盟早已暗流涌动。早在215年,双方就因荆州问题兵戎相见,若非汉中突发变故,刘备很可能先拿相对弱小的东吴开刀。
关羽围攻樊城时的一句话也泄露了天机:如使樊城拔,吾不能灭汝(指东吴)邪!而当刘备以替关羽报仇为名伐吴时,他给张飞的命令是率兵万人,自阆中会江州,这进一步印证了巴西驻军的战略定位。
从早年截江夺阿斗,到后来率精兵在山区大破魏将张郃,张飞展现出的水陆两栖作战能力,正是东吴最忌惮的。由此可见,刘备早已不满足于《隆中对》的保守策略,而是谋划着吞并东吴以壮大实力。即便在曹丕篡汉的消息传来时,他仍执意先伐吴后伐魏,这种反常举动恰恰暴露了他的真实意图。这也解释了为何在伐吴决策时,诸葛亮保持沉默的原因——他深知主公已经调整了既定战略。
发布于:天津市